行业动态

最新解读倾力整理!24暨南大学新传专硕(334+440)考情分析

  本文包含以下内容:①学院/专业介绍②专业情况介绍③23级拟录取名单④就业介绍⑤历年专业复试分数线⑥考试科目介绍⑦专业题型分值⑧全程复习全程规划⑩研究生专业经验分享⑪关于复试

  1928 年,暨南大学在上海开设了新闻类课程,1946 年,新闻学系正式创立,是全国创办最早的三大新闻院系之一。1986 年、2000 年分别获批新闻学、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 年获批新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 年获增设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 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0 年获批全国首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了完善的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在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良好的学科资源和办学条件。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下设融合新闻、数字营销传播、视听传播、公共传播、国际传播五个研究方向。

  本学位点依托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是全国首批“部校共建”单位,所在新闻传播学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在第五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新闻与传播专硕获评 A-类;在 2022 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我校新闻传播学位居全国第 4,为中国一流学科前 5%;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第二届中国学科评级中获评 A-。学院为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会长单位。2019 年,学院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党委获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系广东省“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

  为了激励研究生安心学习、积极开拓创新,保障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我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为主,社会资助为辅,学校补助为补充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基本做到多层次、宽渠道、高激励。目前,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每年最低可获得0.9万资助,累计最高超10万。(具体以学校实际发文为准)

  新闻学专业就业方向有:高校教师、网络编辑、线下刊物编辑、企业刊物编辑、记者。具体情况:

  ①高校教师,因为新闻传播学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讯机构进行理论研究。

  ②网络编辑,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部分网络新闻人员不再由技术人员充当,而是需要更多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的人员去从事。

  ③线下刊物编辑,但网络信息也有到达率不足的问题,于是很多网站在发展壮大后都开始创办线下刊物。

  ④采编的要求是具备记者的敏锐、编辑的统筹策划能力、广告人的商业嗅觉,最好还要有旅游、培训、房产、装潢QY千亿球友会app建材、餐饮娱乐行业等工作经验。

  ⑤企业刊物编辑、记者,出于发展的需要,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办一些不定期的刊物,这里也是传媒人才的用武之地。

  3.看完就忘:《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4.暨大重点:《融合新闻学》

  5.看过就行:《新闻采访学》《当代新闻写作》 《新闻编辑学》《当代新闻评论教程》

  6.选择阅读:《现代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广播电视新闻学》

  35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2023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考查学生对新闻传播业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考生系统识记本科阶段所学新闻传播业务的相关知识,了解新闻传播业务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要求,具备新闻采访、新闻策划、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写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融合新闻生产、广告文案写作、广告与公关活动策划等基本能力。

  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融合新闻实务、广告文案写作、广告与公关策划、网络传播实务、公共关系实务等课程的基本内容。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一)新闻业务理论知识与技能(40%左右)(二)传播业务理论知识与技能(20%左右)(三)专业知识综合运用(40%左右)四、试卷题型结构(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二)简答题 (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四)实务题(选做1题,共50分,多选不给分)

  445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3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传播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中外新闻传播发展史上重要人物、重要媒体、重要事件的掌握程度和基本素养。要求考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系统地识记本科阶段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及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基本内容,具备结合理论把握新闻传播规律、解读新闻传播前沿实践问题、辨析新闻传播现象的基本能力。

  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概论、舆论学、广告学概论、广播电视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概论等课程的基本内容。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30%)新闻传播历史知识(30%)史论综合应用(40%)四、试卷题型结构(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四)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第一阶段要浏览完所有书目,同时做好每本书的框架,要能知晓每本书在讲什么,但是注意框架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打磨,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新闻传播学等书目可以看2-3遍,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框架。此外可以补充一些基础论文完善对知识的理解。看完一遍参考书目并做出框架,其中核心书目需要反复读,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一定要吃透。

  Tip1:看书的两种方式:1.纸质版 2.电子版,因人而异,推荐app:goodnotes;Tip2:做框架的两种方式:1.手写 2.电子版,推荐用电子版(好增补,易携带) 推荐app:幕布,Xmind。

  人民日报、新京报、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全媒派、国际新闻界、新传研读社、 现代传播、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南风窗、南方周末、新京报传媒研究、德外5号、 清博舆论

  第二阶段要花费时间开始背书,每天可分配4-5小时,可以根据第一阶段做好的框架进行记忆,同时可以补充一些进阶类的书目完善框架,尤其是根据暨大近两年的出题风格,会考察一些理论溯源,考生不应仅仅局限于最基础的书目。

  另外这个阶段可以开始练习论述题,尽量用手写。除此之外,在此阶段可以开始总结专题,例如:媒介技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国际传播、媒介融合、媒介文化、融合新闻、疫情、舆论等专题,此阶段考生需要做的工作比较多。

  暑期结束之前最好可以结束第一轮背诵,每天背书时间4-6个小时。7月左右,每一本书的框架要做好。同时要开始整理专题,专题是答论述题的基础。Tip1:背书的两种方式:1.直接背笔记 2.一手拿框架,一手拿笔记,推荐第二种,框架要印在脑子里,不会的看书;

  Tip2:关于背书心态:背完就忘是常态,背书没有捷径,只有反复背,推荐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一边背书,一边练题,把历年真题打印出来练习,输出要配合输入。真题的作用:指引你背书的方向,根据真题感知重点。每周至少练习一道论述题,万事开头难,练的越早越好,但要注意,不要陷入“自说自话”。

  中期需要开始看老师的论文,近两年真题中许多题目都来源于老师论文,尤其要注意!!!

  特别提及关于中新史的记忆技巧:根据时间线,记忆报人、报纸、报事。另外要根据 真题把中新史的考场重点找出来重点记忆。

  Tip1:方法很关键,避坑指南:第一年我中新史记忆占用了专业课的一半时间,最后还是没记住,原因在于没有根据时间线梳理,也就是说框架大于细节,你只要知道每个时期有哪些报人办了哪些报纸,并且配合政治近代史纲要一起学习,明确每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考试围绕此进行答题(编)就行

  Tip2:暑期是考研的关键节点,有人说只要抓住了暑假,你就赢了一半,不无道理,暑假是集中学习的时间段,建议在校备考。

  Tip3:建议用答题纸作答,答题区域B5大小,熟能生巧。(答题纸pdf,直接去某宝打印即可)

  第三阶段是考研的冲刺期,背书要一直持续下去,同时这个阶段需要刷历年真题,寻找做题的手感,另外要继续完善自己的专题内容。注意此阶段练题最好用仿真答题纸。

  冲刺阶段每天复习时间要保持在12小时左右。在冲刺阶段继续背书,不能停,记忆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专题总结,考前重点书要背3-4遍,此时你的框架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本书,而是整个学科,打通脉络,同时把论文中的观点补充到你的框架和专题中,但最重要的是答题时要记得把论文精华输出出来,还是那句话,输入的同时要记着输出。

  【经验谈】跨专业一战高分上岸,暨大新传专硕(334+440)超实用备考技巧!【经验谈】在职考研,一战上岸暨大新传专硕!

  【经验谈】暨南大学新传考研初试经验分享!满满干货等着你【经验谈】干货来袭!暨大传播学上岸学姐备考经验让你少走弯路!

  【经验谈】新传专硕学姐备考经验分享!备考用时6个月,她的成功你能够复制!

  内容推荐:含金量高的竞赛获奖证书,发表的论文,专利证书,奖学金证书,本科期间的科研经历(相当重要)

  3.准备复试期间,精神状态要掌控好,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太放松;4.面试的答题环节要仪态自然,回答问题时不要着急回答,可稍加思考之后再作答,平稳大方得体,合理把控问题回答时间。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QY千亿球友会体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